在甲状腺疾病高发的西南地区,成都医附大甲状腺医院技术院长罗勇凭借“四维靶向消融术”与“三维健康管理计划”,成为超万名患者信赖的“无痕守护者”。其团队通过技术创新与全周期管理,将甲状腺结节、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疗效率提升至领先水平。
一、技术突破:四维靶向消融术的“精准革命”
传统甲状腺手术需在颈部切开5-10厘米切口,术后疤痕被称为“自刎式疤痕”,给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带来心理负担。成都甲状腺罗勇团队研发的四维靶向消融术,通过毫米级微波针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精准定位病灶,利用高温使结节组织凝固性坏死,全程仅需15-30分钟,创口仅针眼大小,术后颈部无痕,患者2小时即可进食,3天恢复正常生活。
临床优势:
一次消融率达98.7%:截至2025年,罗勇团队已完成超万例手术,其中甲状腺微小癌消融后复发率低于0.3%。
并发症发生率<1%:甲减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手术降低90%,术后无需终身服药。
典型案例:
一名32岁女性患者因结节导致颈部压迫感,传统手术需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并留下疤痕。罗勇团队通过微波消融术,仅用20分钟便消除病灶,术后复查甲状腺功能完全正常。
二、诊断革新:良恶性鉴别评分系统的“智慧升级”
成都甲状腺罗勇团队开发的“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评分系统”整合超声特征(边界、回声、血流信号)、血清学指标(TSH、TgAb、TPOAb)及临床风险因素(年龄、性别、家族史),将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6%。该系统被纳入《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》,成为西南地区临床参考标准。
应用场景:
一名40岁女性患者因超声显示结节边界不清、血流丰富就诊,系统评分提示恶性风险高,经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,术后恢复良好。
对于直径<1cm的微小结节,系统通过分析钙化模式(微钙化 vs 粗钙化)与纵横比(>1提示恶性),辅助医生制定“观察-消融-手术”分级策略。
三、管理创新:三维健康管理计划的“全周期守护”
罗勇提出的“三维健康管理计划”涵盖智能预警、精准治疗与长期随访,通过大数据分析患者风险,动态调整诊疗方案。
核心模块:
智能预警:联合内分泌科、营养科开发AI风险评估模型,输入超声报告与血液指标后,自动生成个性化筛查建议。例如,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与甲状腺疾病发生相关,系统通过尿碘检测推荐补碘方案。
精准治疗:针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,团队采用“低剂量IL-2+硒酵母”联合疗法,激活调节性T细胞抑制异常免疫,同时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甲状腺细胞。一名35岁女性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,血清TPOAb抗体水平下降70%,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。
长期随访:为每位患者建立电子康复档案,定期通过电话、微信或门诊随访,动态调整用药剂量及生活指导。例如,一名甲减患者因漏服优甲乐导致TSH升高,通过随访及时发现并调整用药,避免了病情恶化。
四、行业引领:从技术标准到科普行动
制定操作规范:牵头制定的《甲状腺微波消融操作规范》成为西南地区临床参考标准。
发布健康白皮书:联合成都市卫健委发布的《甲状腺健康白皮书》显示,成都地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达32.4%,女性占比71%。罗勇呼吁:“甲状腺癌虽被称为‘最温柔的癌’,但早期筛查至关重要。建议女性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,青春期及孕期人群增加碘营养监测。”
五、患者心声:从病痛到重生的“温暖旅程”
在罗勇的诊室,“耐心”与“专业”是患者评价的高频词。从医二十余载,成都甲状腺罗勇始终践行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承诺。正如他在国际肿瘤介入大会(WCIO)上的发言:“微创消融技术的终极目标,是让患者忘记自己曾是一名病人。”在甲状腺健康领域,罗勇正以创新与温度,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医学篇章。